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戰(zhàn)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韓非的思想觀點基本上接近商鞅,但更偏激。他十分重視富國問題,“欲利爾身,先利爾君;欲富爾家,先富爾國”。在如何富國的問題上,他主張“富國以農(nóng)”,“田荒則府倉虛,府倉虛則國貧”。因此,他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對農(nóng)業(yè)的征收,“悉租稅,專民力,所以備難,充倉府也?!表n非不主張輕稅,認為輕稅會使人們因財用多而流于奢侈,由奢侈導致家貧,或因其財用多而不努力耕作。他說:“今學者皆道書策之頌語,不察當世之實事,曰:‘上不愛民,賦斂常重,則用不足而下恐上,故天下大亂’。此以為足其財用以加愛焉,雖輕刑罰可以治也。此言不然矣”。他主張重賦斂以富國,要求人們“力盡于事”,然后“歸利于上”。他堅決反對國家“征斂于富人,以布施于貧家”的做法,主張通過重稅使百姓生活在同一貧困線以下,即“論其賦稅以均貧富”。秦統(tǒng)治時期實行“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的稽征暴放政策,與其推行韓非的賦稅理論有直接的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