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第二章 財政支出理論
第一節(jié) 財政支出的分類
分類依據 |
分類結果 |
1.按財政支出的經濟性質分類(重要) |
(1)購買性支出 |
(2)轉移性支出 |
|
2.按財政支出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分類(很重要) |
(1)補償性支出 |
(2)消費性支出 |
|
(3)積累性支出 |
|
3.按照財政支出的目的性分類(熟悉) |
(1)預防性支出 |
(2)創(chuàng)造性支出 |
|
4.按照政府對財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類(熟悉) |
(1)不可控制性支出 |
(2)可控制性支出 |
|
5.按財政支出的收益范圍分類(熟悉) |
(1)一般利益支出 |
(2)特殊利益支出 |
第二節(jié) 財政支出的經濟影響
掌握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對生產、流通、分配和國民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
注意購買性支出增減變動對國民收入的影響:政府購買性支出的增加,形成經濟繁榮的局面;政府購買性支出的減少,形成經濟萎縮的局面。
一、購買性支出對經濟的影響 |
二、轉移性支出的經濟影響 |
|
對流通領域的影響 |
在社會總需求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個人的消費需求。 政府購買性支出的增減變動直接制約社會總需求的形成,是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商品和勞務的銷售得以實現(xiàn)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
政府轉移性支出是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商品和勞務的銷售得以實現(xiàn)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
對生產領域的影響 |
1.政府購買性支出的增加:直接或間接增加社會總需求——價格上升——企業(yè)利潤率提高——企業(yè)擴大生產——所需生產資料增多——導致社會生產的膨脹,增加國民收入,形成經濟繁榮的局面。 |
如果轉移性支出的對象是個人或者家庭,其對生產的影響就是間接的。 |
2.政府購買性支出的減少:往往會通過直接或間接減少社會總需求,而導致社會生產的萎縮,減少國民收入,形成經濟萎縮的局面。 |
如果轉移性支出的對象是企業(yè),其對生產的影響就是直接的。 |
|
對分配領域的影響 |
1.購買性支出的總額不變,只是所購買的商品或者勞務的結構發(fā)生改變時,將影響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狀況。 |
可能改變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
2.購買性支出在總額上發(fā)生改變,而結構不變(1)購買性支出普遍增加時:促進社會生產增長——國民收入增加——資本的利潤率和勞動力的工資都會有所提高。 (2)購買性支出普遍減少時:社會生產萎縮——國民收入減少——資本的利潤率和勞動力的工資都會有所下降。 |
三、掌握購買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的經濟影響比較
購買性支出 |
轉移性支出 |
|
(一)對社會的生產和就業(yè)的影響不同 |
對生產和就業(yè)的影響是直接的 |
對生產和就業(yè)的影響是間接的 |
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不同 |
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是間接的 |
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是直接的 |
(二)對政府的效益約束不同 |
對政府的效益約束較強 |
對政府的效益約束較弱 |
(三)對微觀經濟組織的預算約束不同 |
對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硬的 |
對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軟的 |
(四)執(zhí)行財政職能的側重點不同 |
以購買性支出占較大比重的支出結構的財政活動,執(zhí)行資源配置的職能較強 |
以轉移性支出占較大比重的支出結構的財政活動,執(zhí)行國民收入分配的職能較強 |
第三節(jié) 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
一、財政支出規(guī)模的衡量指標
可以用財政支出規(guī)模的絕對量和相對量來衡量財政支出規(guī)模。常用財政支出的相對量作為衡量和考察財政支出的指標。
我國選用的衡量指標:財政支出/國民收入。而現(xiàn)代市場經濟國家大多選用國民生產總值或者國內生產總值作為分母衡量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
了解國民收入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差異
二、財政支出的增長趨勢
掌握財政支出的增長趨勢:財政支出無論是從絕對量上還是從相對量上來看,在世界各國都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
熟悉西方財政經濟理論界對財政支出規(guī)模趨勢的分析:瓦格納的“政府活動擴張法則”、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長導致論"、馬斯格雷夫和羅斯托的"經濟發(fā)展階段論"。熟悉其具體內容
注意: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長導致論"將導致公共支出增長的因素歸結為兩種: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內在因素中,公民所容忍的稅收水平決定了公共收入水平,從而構成了政府擴大公共支出的約束條件。
三、熟悉中國財政支出規(guī)模分析
從1978年至1996年,我國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總額的比重都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原因:政策性調整;管理水平的原因;管理體制上的原因;統(tǒng)計原因
第四節(jié) 財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一、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義
財政支出必須講究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經濟資源的有限性。
二、掌握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點
(一)計算所費與所得的范圍不同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中計算所費與所得的范圍較寬。
(二)衡量效益的標準不同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中不能單純地以經濟效益為衡量標準,而必須確定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的效益標準。
(三)擇優(yōu)的標準不同
財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個社會的最大效益
三、掌握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和適用的領域
方法 |
適用范圍 |
|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
適用于那些有直接經濟效益的支出項目,如基本建設投資支出項目。 |
|
(二)最低費用法 |
適用于那些只有社會效益,其產品不能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國防支出、軍事、行政、文化、衛(wèi)生等支出項目。 |
|
(三)“公共勞務”收費法 |
對于那些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但其經濟效益難以直接衡量,而產品可以全部或部分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教育、交通等支出),適宜采用公共勞務收費法。 |
1.免費和低價政策 強制進行義務教育,強制注射疫苗 2.平價政策 公路、公園、鐵路、醫(yī)療。 3.高價政策 適用于從全社會利益來看必須限制使用的“公共勞務”,如繁華階段的機動車停車收費 |
(四)公共定價法 |
公共定價法一般包括兩個方面:(1)純公共定價;(2)管制定價 |
1.平均成本定價法 2.二部定價法 現(xiàn)在幾乎所有受價格管制的行業(yè)(如電力、燃氣、電話等自然壟斷行業(yè))都普遍采用這種定價方法 3.負荷定價法 按不同時間段或時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價格,如電力、燃氣、電話等行業(yè) |
Copyright © 2000 - sinad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