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14年中級經濟師考試漸行漸近,網校特別整理了中級經濟師考試經濟基礎專業(yè)教材的重點知識點,希望您提前掌握,以迎接2014年中級經濟師考試!
一、財政支出績效考評的含義
“績效”是從管理學引入到財政支出管理中的一個概念,是指財政支出目標完成所取得的效果、影響及其效率。財政支出績效考評,是指運用一定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對部門為實現其職能所確定的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安排的預算的執(zhí)行結果所進行的綜合性考核與評價。
財政支出績效考評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在西方國家財政支出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考評體系的核心,是把現代市場經濟的一些理念融人財政預算支出管理中,使政府預算能像企業(yè)財務計劃一樣,強調公共財政支出及其管理中目標與結果的關系,
形成一種新的面向財政支出結果導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對政府和部門的行為進行約束,并通過這種約束保障政府和部門目標的實現,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資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務水平。美國在1993年通過《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以法律形式確定了財政支出績效考評制度;澳大利亞從1999年全面實行部門預算績效考評,形成了“財政部門對政府各部門的項目實施績效考評,國會對政府部門實施績效考評”的模式。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主體是政府及其財政部門,績效評價的對象是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或機構,績效評價的內容是公共委托一代理事項,績效評價是按某種確定的規(guī)則、績效目標和指標進行的。實踐中,西方國家總結出著名的“3 E”原則,即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v)效果性(Effectiveness)。其中,經濟性是指從事某一項活動并使其達到合格質量的條件下耗費資源的最小化,它主要關注的是投入和整個過程中的成本;效率性是指投入資源和產出的產品、服務或其他成果之間的關系,即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產出,即支出是否講究效率;效果性是指目標實現的程度和從事一項活動時期望取得的成果和實際取得的成果之間的關系。“3E”原則要求對財政支出資金使用績效的評價,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個要素,要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查、分析和評價。由于政府在社會中所追求的價值理念和“3E,‘評價法單純強調經濟效率之間存在矛盾與沖突,因此后來又加入了”公平性“(Equity)指標。
西方國家公共財政的理論與實踐表明,在公共財政體制逐步形成以后,建立相應的財政支。出績效考評制度是確保公共財政體制有效運行的重要管理措施,是公共財政政策的實現途徑和手段,是財政支出管理的重要組成內容。
Copyright © 2000 - sinad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