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已解決
董老師在線嗎,請教的



早上好,感謝 您的信任!
08/24 04:10

84784977 

08/24 07:50
董老師,早上好!請問借款,如何分辨算的是到手后是本金,還是用本金扣減利息到手是扣減利息后的錢呢?

董孝彬老師 

08/24 07:52
早上好,這是問的理論,還是針對的哪個題呀

84784977 

08/24 08:46
上面兩個題都是計算利息本金的,理論我能理解,圖一是計算到手后是想借的本金,圖二的計法是本金后扣減利息到手資金凈額,比如我想借100,那是要按扣減利息后到手94,還是把利息加上去要借106,到手100,這樣子?

董孝彬老師 

08/24 08:53
您好,咱們說借錢這事,你想拿到手 100 塊,分兩種常見情況。一種像圖里補償性余額、貼現(xiàn)法這類,是先扣錢再給你用,比如銀行要求扣 6% 當(dāng)補償性余額,那你要拿到 100 塊,就得借 100÷(1 - 6%)≈106.38 塊 ,利息按借的 106.38 塊算,到手就是 100 塊 ;另一種就是借的時候直接拿到 100 塊,利息之后算,比如借 100 塊,利息 6 塊,到期還 106 塊,到手先拿 100 塊 。簡單說,想到手固定金額,先扣錢的就得把扣掉的部分加回來借更多,后扣錢的就直接借目標(biāo)金額,利息后續(xù)付
對于圖 1 籌資問題,像丙公司想拿到 495000 元 ,方案 2 銀行要求補償性余額 20%,這就是先扣錢的情況,得借 495000÷(1 - 20%) = 618750 元 ,利息按 618750 元算,實際到手 495000 元 ;方案 3 貼現(xiàn)法也類似,先扣利息,要拿到 495000 元,就得借更多。而圖 2 存貨資金占用,是用了多少本金(比如買零件花的錢),就按這個本金算利息 ,像算單位零件占用資金利息,就是采購單價 × 收益率,不是先扣利息,是用了本金后算成本 。簡單說,圖 1 籌資常是先扣錢得倒推借多少,圖 2 存貨是用本金直接算后續(xù)成本

84784977 

08/24 09:16
董老師,不好意思,應(yīng)該是這幅圖片才是,這個就是直接用本金算的

董孝彬老師 

08/24 09:30
?您好,公司借 10 萬,看四種借錢方式實際利率(實際利率 = 利息 ÷ 實際到手錢):方案一收款法,利息到期付,實際利率 7%;方案二貼現(xiàn)法,先扣 6000 利息,到手 94000,實際利率約 6.38%;方案三補償性余額,銀行留 1 萬,到手 9 萬,利息 5000,實際利率約 5.56%;方案四加息法,分期還本金,實際平均用 5 萬,實際利率約 8%。比下來方案三實際利率最低,選它最省錢

84784977 

08/24 09:36
所以說我有時候分不清楚題目想表達算的是100不包括扣利息啥的因為扣完實際到手沒有那么多,還是扣減完之后到手100

董孝彬老師 

08/24 09:39
?您好,其實就看題目 “目標(biāo)凈額” 是啥:
要是題目說 “想實際到手 100 萬(扣完利息 / 余額后)” ,就得倒推借多少錢(比如補償性余額、貼現(xiàn)法,得算 “借款總額 = 100÷(1 - 扣除比例)” );
要是題目說 “借 100 萬(本金就是 100 萬,利息另算 / 先扣)” ,就直接用 100 萬算成本(比如收款法、加息法,本金就是借款額,利息單獨算 )。
2.看題目要 “到手凈額” 還是 “借款總額” ,凈額就倒推,總額就直接算,核心是區(qū)分 “實際能用的錢” 和 “借的總數(shù)” 。像你圈的題,方案三 “借 10 萬但扣 10% 余額”,實際到手是 9 萬,這就是 “目標(biāo)凈額 9 萬,倒推借 10 萬” 的邏輯

84784977 

08/24 09:46
這題就是有實際用款,所以要推算借得更多是嗎

董孝彬老師 

08/24 09:50
?您好,對,這題就是丙公司實際想用到 495000 元,可因為銀行要扣補償性余額(方案 2 扣 20% )、貼現(xiàn)得先扣利息(方案 3 扣 1% )這些 “扣錢規(guī)矩”,所以得借更多錢,把被扣那部分補上,才能保證實際到手能用的錢夠 495000 元 ,像方案 2 就得借 495000÷(1 - 20%) = 618750 元 ,這樣扣完 20% 后,到手的才夠數(shù),說白了就是為拿到目標(biāo)用款額,得把被扣的錢也算進借款里,借的總數(shù)得更多

84784977 

08/24 09:54
那需要算時間權(quán)重嗎

董孝彬老師 

08/24 10:01
?您好,這題里不用單獨算時間權(quán)重!因為不管是放棄現(xiàn)金折扣的機會成本,還是銀行借款實際利率,公式里的 “360 天” 已經(jīng)把 30 天的短期成本換算成一年的等效成本啦,像方案 1 用 “360/(40 - 10)” 把 30 天成本放大到一年,方案 2、3 的年利率本身就通過 “名義利率 ÷(1 - 扣除比例)”,把短期資金占用和成本換算成一年的,所以不用額外搞 30 天的時間權(quán)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