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9精品2卡3卡4卡,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yw.193.cnc爆乳尤物未满,av色综合网站,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法規(guī)庫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常設解釋委員會(SIC)解釋公告第18號--一致性:允許選用的處理方

解釋公告第18號

頒布時間:2002-06-25 16:41:00.000 發(fā)文單位: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常設解釋委員會

  問題

  1.某些國際會計準則明確指出,企業(yè)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可在允許選擇的會計政策之間作出選擇。某些提供這種會計政策明確選擇的準則,還指出了運用所選政策的方法。例如,《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104段指出,企業(yè)應從確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兩項政策中選擇一項,并應將所選政策運用于所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另一些準則則沒有指出運用所選政策的方法。

  2.問題是,在那些明確允許會計政策選擇、但沒有指出如何運用所選方法的國際會計準則中,應如何運用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其基本問題是,一旦選擇了某項政策,那么該項政策是否應一致地運用于按提供該項選擇的特定要求核算的所有項目。

  結論

  3.如果某項國際會計準則或解釋公告提供了多項會計政策,那么企業(yè)應從這些會計政策中選擇一項并一致地應用,除非該準則或解釋公告特別要求或允許對可能適用不同會計政策的項目(交易、事項、余額、金額等)進行分類。如果某項準則要求或允許對項目進行分類,則應選擇最適當的會計政策并一致地應用于各個類別。(本解釋公告的附錄一及附錄二提供了附加指南。)

  4.一旦按第3段的要求選擇了適當的初始政策,就只能按《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當期凈損益、重大差錯和會計政策變更》第42段的要求進行會計政策變更,且該會計政策變更應按第3段規(guī)定的方法動用于所有項目或類別。

  結論基礎

  5.為了確保可比性,《框架》第39段指出,對于整個企業(yè)及其不同時點,在單獨及合并財務報表中,相同交易或其他事項必須以一致的方法進行計量。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合并財務報表及對子公司投資的會計》第21段和22段要求對相似環(huán)境中的相同交易或其他事項運用同樣的會計政策。

  6.財務報表中項目列報和分類的一致性對于得出可比財務報表同樣重要?!秶H會計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的列報》第27段要求,財務報表中項目的列報和分類,應自一個期間至下一個期間保持一致,除非企業(yè)經營性質的重大變化或對其財務報表列報的查核表明,這種改變可使事項或交易的列報更為恰當?!秶H會計準則第8號——當期凈損益、重大差錯和會計政策變更》作為其目的規(guī)定了對凈損益、重大差錯和會計政策變更的特定要求,以便于所有企業(yè)按一致的基礎編報收益表。

  結論達成日期:1999年5月

  生效日期:本解釋公告對自2000年7月1日或以后日期開始的財務年度有效。鼓勵提前采用。會計政策變更應按《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當期凈損益、重大差錯和會計政策變更》第46段的過渡性條款進行會計處理。

  附錄《解釋公告第18號》的運用示例

  這些附錄只是說明性的,不是本解釋公告的組成部分。附錄的目的是說明本解釋公告的運用,以幫助明晰其涵義。表中的說明摘自在《解釋公告第18號》公布之日現有的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1999》(1999年全訂本)及《國際會計準則第10號——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1999年修訂)].下表中所列出的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應聯(lián)系相關準則全文閱讀。

  附錄一:一致應用于所有項目

  將《解釋公告第18號》應用于以下積各項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要求對按所指出的國際會計準則段落核算的所有項目,采用單一的會計政策。所指出的準則不要求或不允許對可能適用不同的會計政策的項目進行分類。

  參照,問題選用方法說明

  《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1993年修訂)第34/38段,重大差錯可以按以下任何一種方法處理:

  (1)與前期相關的重大差錯更正的金額應通過調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來列報。比較信息應重新表述,除非無法做到這一點。(基準處理方法);

 ?。?)重大差錯更正金額應計入當期凈損益。在財務報表中,比較信息應與前期的報告方式同樣列報。附加的匡算信息應予列報,除非無法做到這一點,(允許選用的處理方法)。

  《國際會計準則第8號》(1993年修訂)第49/54段,會計政策變更會計政策變更應采用追溯調整法,除非產生的與以前期間相關的調整金額無法合理地確定。產生的任何調整應:

 ?。?)作為對留存收益期初余額的調整。比較信息應重新表述,除非無法做到這一點。(基準處理方法);

 ?。?)計入當期凈損益。比較信息應根據前期財務報表的報告方式列報。附加匡算的比較信息也應列報,除非無法做到這一點。(允許選用的處理方法)

  《國際會計準則第10號——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以后發(fā)生的事項》(1994年重編)第31段,資產負債表日后提議或宣告發(fā)放的股利

  注:《國際會計準則第10號——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以后發(fā)生的事項》(1999年修訂)對自2001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開始的財務年度有效,已取消了這項會計政策的選擇。

  資產負債表日后、財務報表批準之前提議或宣布發(fā)放的報告期的股利,應:

 ?。?)加以調整;

  (2)予以披露;

  《國際會計準則第21號——外匯匯率變動的影響》(1993年修訂)第33段,并購國外實體產生的商譽及公允價值調并購國外實體產生的商譽以及由于并購該國外實體對資產和負債的賬面金額所進行的公允價值調整,應按以下任何一種方法處理:

 ?。?)國外實體的資產和負債,按期末匯率折算;

 ?。?)報告企業(yè)的資產和負債,它們或者是已經用報告貨幣表述,或者是按交易發(fā)生日的匯率報告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

  《國際會計準則第22號——企業(yè)合并》(1993年修訂)第31/33段及《國際會計準則第22號——企業(yè)合并》(1998年修訂)第32/34段,購買成本的分攤,少數股權已確認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應按以下任何一種方法計量;

 ?。?)交易日所取得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以購買企業(yè)在交易中獲得的股權份額為限)與購買前子公司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賬面金額中少數股權所占份額的合計數(基準處理方法);

 ?。?)按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量。少數股權應按其在已確認的可辨認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中所占份額反映。(允許選用的處理方法)

  注:上述以粗體列出的可辯認一詞是《國際會計準則第22號——企業(yè)合并》(1998年修訂)中增加的。

  《國際會計準則第23號——借款費用》第7/11段,借款費用

 ?。?)借款費用應于發(fā)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基準處理方法);

 ?。?)除按以下要求進行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外,借款費用應于其發(fā)生當期確認為費用:

  可直接歸屬于相關資產購置、建造或生產的借款費用應通過資本化成為該資產成本的組成部分。(允許選用的處理方法)注意:與本解釋公告的應用一致,《解釋公告第2號——一致性: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要求,如果企業(yè)采用允許選用的處理方法,這種生理方法應一致地運用于可直接歸必于企業(yè)所有符合條件的資產購置、建造或生產的所有借款費用.

  《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1994年重編)》第28段,投資房地產的賬面金額

  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現有一個項目正在研究投資房地產的會計處理。《征求意見稿第64號——投資房地產》打算對《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的現行要求作一些改動。

  持有投資房地產的企業(yè),應: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第16號——不動產、廠場和設備》將其作為不動產處理;

 ?。?)將其作為長期投資進行會計處理。

  《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合并財務報表和對附屬公司投資的會計》(1994年重編)》第29段及《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合并財務報表和對附屬公司投資的會計》(1998年修訂)第29/30段,對子公司的投資,母公司的單獨財務報表

  注:《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1998)對自2001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開始的財務年度有效,并對《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合并財務報表和對附屬公司投資的會計》第29和第30段進行了修訂。《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的提前采用及因此對《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合并財務報表和對附屬公司投資的會計》的修訂內容只能自1999年3月15日以后結束的財務年度開始時起有效。

  《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合并財務報表和對附屬公司投資的會計》(1994年重編)第29段中的有關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

  在母公司的單獨財務報表中,對已經包括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對子公司投資,應:

 ?。?)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第28號——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會計》中所述的權益法核算;

 ?。?)根據母公司對長期投資的會計政策,以成本或重估價計價(參見《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

  《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合并財務報表和對附屬公司投資的會計》(1998年修訂)第29/30段中的有關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

  在母公司的單獨財務報表中,對(包括在或不包括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子公司投資,應:

 ?。?)以成本列賬;

  (2)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第28號——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會計》中所述權益法進行核算;

 ?。?)作為《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所述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

  《國際會計準則第28號——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的會計》(1994年重編)及《國際會計準則第28號——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的會計》(1998年修訂)第12/14段,對聯(lián)營企業(yè)的投資,投資者的單獨財務報表

  注:《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1998)對自2001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開始的財務年度有效,并對《國際會計準則第28號——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的會計》第12和14段進行了修訂?!秶H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的提前采用及因此對《國際會計準則第28號——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的會計》的修訂內容只能自1999年3月15日以后結束的財務年度開始時起有效。

  《國際會計準則第28號——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的會計》(1994年改編)第12/14段中的有關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

  編報合并財務報表的投資者,對于在其單獨財務報表中的對聯(lián)營投資,應當:

 ?。?)根據投資者在合并財務報表中采用的方法,用權益法或成本法核算;或

 ?。?)按照長期投資的會計政策,以成本或重估價計價(參見《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

  對聯(lián)營企業(yè)的投資包含在投資者的財務報表中,但投資者不編報合并財務報表,則應從以下兩者中選擇:

 ?。?)假定投資者編報合并財務報表,在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的核算中,權益法或成品法兩者中有一種更為合適,則采用更合適的方法;

 ?。?)按照長期投資的會計政策,以成本或生估價計價(參見《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

  《國際會計準則第28號——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的會計》(1998年修訂)第12/14段中的有關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

  對聯(lián)營企業(yè)的投資包括在投資者的單獨財務報表中,投資者紡報合并報表,而且投資者不是專門為了在近期內出售而擁有該項投資,則應:

 ?。?)以成本列帳;

 ?。?)用權益法核算;

 ?。?)作為《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所述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包括在投資者的財務報表中,但投資者不編報合并財務報表,則應:

 ?。?)以成本列帳;

 ?。?)假定投資者編報合并財務報表,在對聯(lián)營企業(yè)投資的核算中,這時采用權益法核算是恰當的;

  (3)作為《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所定義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或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

  《國際會計準則第31號——合營中權益的財務報告》(1998年修訂)第25/32段,合并財務報表,共同控制實體中合營者權益的報告合營者應在其合并財務報表中,按以下任何一種方法反映其在共同控制實體中的權益:

 ?。?)比例合并的兩種格式之一(基準處理方法);

  (2)權益法。(允許選用的處理方法)

  附錄二:一致應用于各類項目

  將《解釋公告第18號》應用于以下各項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要求對按所指出的國際會計準則段落核算的每一類別采用單一的會計政策。所指出的準則要求或允許對可能適用不同會計政策的項目進行分類。

  參照,問題

  選用方法說明

  《國際會計準則第2號——存貨》(1993年修訂)第21/23段,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

  除通常不能互相替代的存貨或為特定計劃生產和單獨存放的存貨外,存貨成本應按以下任何一種方法計算:

 ?。?)采用先進先出法或加權平均法諸。(基準處理方法);

 ?。?)采用后進先出法計算。(允許選用的處理方法)

  注:存貨的定義指的是被認作存貨的幾類資產。同時,《國際會計準則第2號——存貨》第34段要求按適用于企業(yè)的類別披露存貨的賬面金額。因此,應用本解釋公告要求選擇單一的會計政策,并將其應用于各類存貨。與本解釋公告的應用一致,《解釋公告第1號——一致性:不同的存貨成本計算方法》要求企業(yè)對所有具有類似性質和用途的存貨采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1994年重編)第19段,短期投資

  注:《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1998)對自2001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開始的財務年度有效,已取消了這項會計政策的選擇。提前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只能自1999年3月15日以后結束的財務年度開始時起。

  列作流動資產的投資,在資產負債表中應以下列價值之一計價:

  (1)市場價值;

 ?。?)成本與市場孰低。如果短期投資以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其金額應以全部投資、積壓類投資或單項投資為基礎確定。

  注意:《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第36段確定了對從長期資產轉為短期資產的計量要求。對轉變的投資的計量基礎應遵循《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第23段要求按類別的最初的會計政策。因此,對長期投資的分類也會影響《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第19段的會計政策選擇。

  同時,以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的短期投資的帳面金額可能是按投資的類別(或其他幾種方法)確定的。如果采用重估價計量,《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第23段的生估價要求也指的是在同一時間對整類投資而不是所有投資進行重估。應用本解釋公告要求選擇單一的會計政策,并將其應用于各類短期投資。

  《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1994年重編)第23段,長期投資

  注:《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1998)對自2001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開始的財務年度有效,并取消了這項會計政策的選擇。提前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只能自1999年3月15日以后結束的財務年度開始時起。列作長期資產的投資,在資產負債表內應以下列價值之一計價:

 ?。?)成本;

 ?。?)重估金額;

 ?。?)對有價權益性證券,以投資組合為基礎確定的成本與市價孰低。

  如果采用重估金額應采用周期性重估政策,并對該類別中所有長期投資同時進行重估。

  注:上述允許選用的處理方法(3),以投資組合為基礎確定的成本與市價孰低,僅適用于一類投資,即有價權益性證券。如果采用重估金額,《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第23段中的重估要求指的是同時對整類投資進行重估。同時,《國際會計準則第25號——投資會計》第50段(1)建議分類別披露對長期投資的分析。應用本解釋公告要求選擇單一的會計政策,并將其應用各類長期投資。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