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關于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的問題。幾經波折,到現在仍沒有定論。究其原因,主要是國資委這個“謹慎派”和以社保理事會、證監(jiān)會、財政部為代表的“推進派”,在什么時候劃轉、如何劃轉、劃轉多少的問題上總沒有“共同語言”,這導致社;鹨恢鼻焚~嚴重。
換言之,部門利益糾纏不清使得國有股充實社保的問題一直沒有頭緒。更為根本的是,解決部門利益糾紛的制度框架一直沒有成型,使得一些重大問題不能推進,社;鸬膯栴}不過是個典型而顯性的例子而已。
早在2005年6月,一份由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簽字的《關于成立國有資產劃撥工作領導小組的請示》上報國務院。隨后,國務院批準由財政部牽頭,國資委、社;鹄硎聲闪澽D工作小組協商相關事宜,并進行摸底調查工作。
2006年上半年,上述“謹慎派”和“推進派”分別起草了兩份相關報告上報給國務院。前者主要是談國有股劃撥社;鸷髮⒔o國資管理工作帶來的問題,后者的主旨是希望更快推進此事。至今好幾個月,這個問題仍石沉大!獌煞矫娴囊庖姴罹嗵蟆X斦恳晃粎⑴c設計劃轉方案的官員認為,“其實問題并不在于技術環(huán)節(jié),關鍵在于如何協調各方利益!
應該說,充實社;鹗巧婕叭w國民利益的大事,各部門應該鼎力支持。之所以久拖不決,有關方面必然有“拿得出手、說得出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則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具體到國資委,自然非“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莫屬。
盡管有關專家舉出了諸多問題,指出國資劃轉“不如減持后給現金來得實在、干凈、有利于社;鸾窈蟮牟僮鳌保F實卻是“減持無限好,只是做不了”。國有股二級市場減持所牽扯的方方面面的利益過于龐大、復雜,以至于國務院在2002年“叫!敝笤僖膊辉柑峒啊J∪ァ白儸F”環(huán)節(jié)的劃轉都如此復雜,真的搞起曾經失敗過一次的國有股減持,又將何其困難。
既有部門利益干擾,又有技術問題困擾,解決充實社;饐栴}的現實辦法,還需在中央高層主持下,由國資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鸬扔嘘P部門統籌安排,給出一個折衷的方案——國有股“劃轉”社保是個好思路。當務之急是結合國資委和社;痣p方的觀點和利益,盡快推出一個操作性強的解決機制——盡快立法,明確社;鸪钟袊泄傻投資戰(zhàn)略和變現條件。
除不愿將“真金白銀”拱手讓人這種假設外,國資委主要顧慮的問題之一是國有股劃轉后,國家控股的地位是否會被動搖。對于這種顧慮,社保方面已經提出,自己作為戰(zhàn)略持有者,不會輕易將股權變現,而是通過長期持有獲得國民經濟高速成長帶來的紅利。
要讓國資委方面真正放心,讓質疑“國有資產流失”者們相信,國家必須盡快制訂一個“變現門檻”和操作規(guī)程,有一個明確的行為規(guī)范,也讓資本市場有一個明確的預期,讓社保這個未來的“大股東”的投資行為透明化,同時也可以防范上次國有股減持所帶來的“災難”。
根據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遏制“強勢特殊利益集團”,向普通群眾、弱勢群體傾斜是中央關于和諧社會發(fā)展的方針。和諧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必然是老有所養(yǎng),社;鹗玛P億萬百姓的切身利益,事關能否維護社會、人心的穩(wěn)定,事關安居樂業(y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有資產充實社保基金的問題決不能再拖。
從近期市場關于國資充實社保的議論,以及國資委、社;鸱矫骖l繁的動作和言論來看,社;鸬玫匠鋵嵉闹贫缺U虾拖嚓P實質性進展已經為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