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東農村金融改革“破冰”前行
在金融危機持續(xù)影響下,如何突破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金融瓶頸”,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我國金融領域和農村發(fā)展普遍面臨的難題。
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曾于2008年12月批示:金融是發(fā)展農村經濟的瓶頸,建議以田東為試點,在金融部門的支持下,破解這一難題。日前,記者來到田東縣,感受到了農村金融改革“破冰”前行所打造的金融支農新景象。
破解農村金融服務“瓶頸”
以農業(yè)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其定位就在于扶助“三農”,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草根金融”服務“草根產業(yè)”。但長期以來,由于政策導向和利益趨向的引導,這些金融機構基層網點縮減、貸款規(guī)模銳減、服務基礎設施和人員急劇減少,造成城鄉(xiāng)之間的金融服務差距逐漸被拉大。要形成金融支農新格局,“金融服務進村”是關鍵。田東縣從此處著手,把自動銀行、轉賬電話裝進農村,讓農戶“足不出戶、足不出村”便可享受便捷、優(yōu)質、全方位的現(xiàn)代金融服務。
記者在田東縣祥周鎮(zhèn)中平村看到,中國農業(yè)銀行百色分行中平村服務“三農”聯(lián)系點及田東農村合作銀行的24小時自助銀行就坐落在村部兩旁。“有了自動銀行,取款再也不用跑去縣城里,省了很多事。”村里的文書李秀茂告訴記者,以前都是拿著現(xiàn)金做香蔥買賣,現(xiàn)在有了自動取款機和轉賬電話,農民可以就近取款或者用卡轉賬,再也不用跑到縣里搞結算交易了,不僅安全,而且方便。
今年5月,《經濟參考報》的記者采訪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金融辦主任趙德明時,趙德明深有感觸地說:“田東縣農行的網上銀行、自助銀行、電話銀行等設施和工具的使用將推廣普及。實踐證明,試點地區(qū)已經初步破解了農村資金往來通匯、結算難的瓶頸制約,使農村地區(qū)支付結算環(huán)境和效率有了質的飛躍。”
撬動農村金融市場
“今年4月,我在田東農村合作銀行貸了4萬元,不用什么抵押,錢就到手了。”李秀茂說,貸款是因為要買一輛農用車來跑運輸,4萬元的貸款每個季度利息也就480多元,挺劃算的。
李秀茂受益的是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在這背后,是田東縣正在蓬勃開展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程。
“信用也能當錢使?”去年底,當金融機構派出的農戶信息調查員來到中平村向村民宣傳信用體系建設和開展農戶信息采集工作時,村民們滿心疑慮。
“你評的信用等級越高,今后貸款越方便,享受的利率也更優(yōu)惠。”工作人員一語打破了村民的顧慮,信息采集順利完成。這之后,由人民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鎮(zhèn)政府分管領導、村干組成的評級小組,對每個農戶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分為優(yōu)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級。
李秀茂告訴記者,農戶信用等級背后,對應的是“真金白銀”,四個等級分別對應授信5萬元、4萬元、3萬元、1萬元,信用戶在授信范圍內的貸款,無需抵押和擔保,利率只在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基準利率上浮10%,非信用戶則要上浮30~40%.“還有就是我們家在農村合作銀行入了3000元的股,可直接執(zhí)行基準利率,上浮10%也免了。”李秀茂高興地說,“沒想到信用也能當錢使,我們農民是真正得到了實惠。”
以前,由于缺乏適合農村經濟發(fā)展實際情況的信貸品種,“擔保難、貸款難”讓許多農戶想擴大種養(yǎng)規(guī)模卻難以實施。該縣實施農村金融改革試點之后,除了大力發(fā)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外,“農村金融超市”還嘗試開辦林權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公司+基地+農戶”貸款、創(chuàng)業(yè)貸款等為農民“量身定做”的貸款業(yè)務。僅在“公司+基地+農戶”貸款中,通過農戶聯(lián)保等擔保方式,目前已向362戶種竹農戶發(fā)放貸款,金額892萬元。
“農民銀行”助推改革
交錢入了股成為社員,就可以在社里借到急需的資金。在田東縣祥周鎮(zhèn),由當?shù)叵憬秴f(xié)會21名會員發(fā)起成立的“農民銀行”——鴻祥農村資金互助社,以其互助、互利、便民,正成為村民矚目的焦點。
據(jù)了解,祥周鎮(zhèn)香蕉協(xié)會有會員1000多人,協(xié)會里的會員對生產資金需求比較迫切。當銀監(jiān)會工作人員前來引導發(fā)動時,引起了大家的興趣。香蕉協(xié)會會長韋祿君帶頭,20名會員響應,發(fā)起成立鴻祥農村資金互助社。入社最低500股起,最高可達3萬股,每股1元;互助社注冊資金30萬元,實行社員民主管理,為社員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業(yè)務。半年之后,互助社已發(fā)展社員61人,吸收股金61.83萬元,存款余額4.7萬元,接受社會捐贈24.5萬元。
實施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前,該縣僅有3家國有商業(yè)銀行,政策性銀行和地方性金融機構各1家,金融機構組織體系相對單一。實施改革試點工作后,截至2009年8月底,隨著田東北部灣村鎮(zhèn)銀行和田東鴻祥農村資金互助社先后開業(yè),農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改制為農村合作銀行,農村金融機構組織體系逐步健全和完善,有效填補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服務死角,增強了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整體實力。目前,田東鑫正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田東縣助農擔保公司也已注冊成立,田東縣已有10家金融機構進駐,銀行網點覆蓋所有鄉(xiāng)(鎮(zhèn))。
無形改革亟待向有形成果延伸
任何一項改革總會遇到問題和困難。田東農村金融改革也不例外。
據(jù)田東縣金融辦工作人員分析,田東農村金融改革在“破冰”前行中,仍存在一些具體的困難和亟待突破的體制機制問題。主要是:長效機制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金融機構信貸產品創(chuàng)新面臨較大困難、“三農”金融服務相關補償政策尚未全部落到實處、部分金融機構改革的內生動力不夠、金融機構金融工作水平相對偏低等。
“目前農村發(fā)展的難點在于農村金融和保險需求,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較為落后,信用體系尚未建立完善,涉農機構還存在惜貸現(xiàn)象等。”
“金融機構為每個村建立信用信息的花費最低要1萬元,田東縣有20多個村,不管哪個金融機構做,都要花費幾百萬元資金投入。最好的辦法是由政府牽頭做,多家銀行共同注資,集體參與,實現(xiàn)農村信用體系金融機構共享,共同開拓市場,打牢農村金融服務的‘誠信基礎’。”
“資金不足是鴻祥農村資金互助社面臨的最大問題。希望銀監(jiān)部門協(xié)調其他銀行業(yè)機構融入資金。”
……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了不少建議,同時也了解到政府部門正在認真研究這些問題和困難。該縣下一步將全面推動政銀企、政銀商、政銀農溝通體系的制度化,出臺《田東縣金融部門信貸支持縣域經濟發(fā)展考核獎勵辦法》、《田東縣農戶小額貸款風險補償暫行辦法》、《田東縣涉農貸款獎勵暫行辦法》,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同時,進一步加大金融知識培訓和宣傳工作,建立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工作成果展示平臺,拓寬宣傳渠道,把金融改革的操作、運行和取得的實際效果,通過全方位宣傳和展示,使廣大群眾了解金融改革帶來的變化,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金融改革試點工作中,并真正享受到金融改革帶來的實惠。
下一篇: 寧夏近10萬人享受廉租房保障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tài)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tài)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