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12年經濟師考試時間為11月3日,中級經濟師考試科目是:《經濟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與實務》。中華會計網整理了2012年中級經濟師考試鐵路知識輔導精講筆記,希望有助于考生備考。
交通運輸的外部性分析——外部性的概念;交通運輸外部性的概念和表達形式;外部性的解決方法,運輸外部性的估算;圖示分析外部性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一、外部性的經濟學分析
1.外部性的概念和影響。
一般認為,外部性是指一方的經濟活動在給另一方帶來損失或收益的同時,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或獲得相應的報酬。也就是指那些在決策者(消費者或生產者)的成本和收益之外,并非出于自愿而帶給他人額外成本或收益的情況。不少決策或經濟活動會使無意介入者意外受惠或受損,如:你若打掃樓梯,你的鄰居也跟著沾光。也有相反的情況:你若在別人的井邊打井,別人的井水就不如以前豐沛清澈;你若在高峰時擠車上班,則會影響他人乘車和準點上班,經濟學稱這種現象為“外部性".私人決策時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是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他們分別加上帶給他人的額外成本和額外收益就是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當社會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時,便產生外部經濟,當社會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時便產生外部不經濟。
經濟生活中的外部性是經常發(fā)生的,它的存在會對資源配置產生重要影響。如果一個人(或一個企業(yè))采取的行動能夠增進社會福利,然而他自己卻不能因此得到相應的收益,那么這個人(或企業(yè))就不會經常采取這種行動以達到從社會角度來看的合適程度。 理程度。例如,當存在外部不經濟時,私人成本低于社會成本,私人邊際成本也就低于社會邊際成本。假定廠商處于完全競爭市場,他作為既定價格的接受者,將等于市場價格的水平直線當作自己的需求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他當然按照價格等于私人邊際成本(MP=MCp)的原則找到自己的均衡點及均衡產量Q1,而實際上社會為Q1數量產品所付出的邊際成本為MCs.在Q1產量上,社會邊際成本高出價格許多(bc之間距離所示),社會福利由此遭到損失。圖2—1中a點所對應產量Q2才是社會最佳產量,在此產量上真實的邊際成本等于價格??梢哉f,當存在外部性時,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將偏離社會最適程度,市場也就不能傳遞出和接受正常的價格信號,資源配置就不可能達到完全競爭下可能達到的最佳境界。
2.外部性的解決方法——外部成本內部化。
當發(fā)生外部經濟時,私人利益小于社會收益阻礙了私人在此領域的投資,其投資量遠遠小于社會需求。為使這種投資接近社會所需投資量,政府可以用補貼的辦法支持這些部門擴大商品和服務的供給,如對商業(yè)供熱和廚房燃料進行補貼以取代木炭和木材燃料,對非常規(guī)的發(fā)電(如風能)進行補貼,對化肥進行補貼阻止粗放耕作等。補貼的缺點在于它吸收了政府收人,容易被挪用和濫用。
當存在外部不經濟時,要改善資源配置,需要經過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縮寫為CBA)的檢驗,才能決定是否上馬這個項目,即除了考慮項目的內部效果外,還要考慮由此產生的負外部性。外部成本是構成社會成本的一部分,包括環(huán)境成本和意外成本。
經濟學理論解決(負)外部性的方法主要是制定排污標準、征收排污費,稅收,發(fā)放可交易的許可證。
「例題2」外部性是指( )。
A.系統(tǒng)外的影響
B.一方的經濟活動在給另一方帶來損失或收益的同時,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或獲得相應的報酬
C.一方的經濟活動在給另一方帶來損失或收益的同時,承擔了相應的責任或獲得相應的報酬
D.其他主體對行為主體的影響
「答案」B
「例題3」CBA是指( )。
A.成本效益分析 B.外部經濟性分析C.可持續(xù)性分析 D.資源配置效率分析
「答案」A
二、交通運輸的外部性
交通運輸的外部性是外部性問題在運輸活動中的具體化,其核心是運輸經營活動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基本物質保證,是社會生產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意義。然而,交通運輸在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需要的同時,也給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如噪聲、污染、擁擠、交通事故等,這些都是交通運輸(負)外部性的具體表現。衡量交通運輸的負外部性可以用外部成本這一概念。交通運輸外部成本可分為兩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運輸系統(tǒng)與非再生資源(如環(huán)境系統(tǒng)、非再生的人)作用所產生的外部性,如環(huán)境污染、交通事故等。交通運輸與環(huán)境之間產生的外部不經濟是由于交通運輸行業(yè)在利用環(huán)境資源從事運輸服務時,沒有考慮它應當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進行相應的補償。第二層次是運輸系統(tǒng)內各部相互作用產生的外部性,如交通擁擠。
【相關閱讀】
Copyright © 2000 - sinad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