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2015年初級經濟師考試時間為11月7日,現在已經是備考沖刺階段,為了幫助您更好的通過2015年初級經濟師考試,網校整理了2015初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沖刺資料,供您參考,祝您學習愉快!
經濟全球化與我國的開放型經濟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在提到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的具體路徑和措施時,明確提出“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新要求。這是新時期涉外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和課題。
從經濟學意義上說,開放型經濟的概念有兩種含義:第一,開放型經濟是與封閉型經濟相對的概念,古典經濟學中原指存在對外貿易的經濟,現代的開放型經濟不僅指貿易的自由化,還包括資本、勞務和人員實行比較自由的流動。在開放型經濟中,要素、商品、服務等均可以實現較自由的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yōu)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第二,開放型經濟還指一國所實行的經濟制度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的傾向。在此意義上,逐步減少政府對于對外經濟聯(lián)系的行政千預或逐步推動生產要素在國際間自由流動政策的即為開放經濟。
一般意義上的開放型經濟,是指參與國除分工和交換深度較大,商品、勞務、資本和人員跨國界流動較為自由的一種經濟。由于其與外部經濟聯(lián)系比較密切,獲得發(fā)展的機遇更多,受到夕部沖擊的可能也較大,但其自身調整和適應能力也較強。一國經濟的開放程度除了與該國的資源襄賦、國家大小有關,最關鍵是其經濟制度的性質。衡量指標主要有出口占GDP比董、對外貿易額占GDP比重、資本流出入量、企業(yè)跨國經菅情況等。一國經濟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接近于開放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fā)展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各國的主流選擇。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開放型經濟與外向型經濟有所不同。外向型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總體上是一種政策性開放;而開放型經濟則以降低關稅壁塞和提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為主??傮w上實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種制度性開放。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發(fā)展開放型經濟。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關于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論述中,又明確提出“發(fā)展開放型經濟”;2000年10月,黨中央召開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再次強調,要“發(fā)展開放型經濟”;2001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擴大對外開放,發(fā)展開放型經濟”正式寫人“十五”計劃,并進一步做了闡釋,其含義即為“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趨利避害,不斷提高企業(yè)競爭能力,進一步推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具體包括“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發(fā)展對外貿易”“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又進一步明確提出“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新要求。2012年11月,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趨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zhàn)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必須“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從把“發(fā)展開放型經濟”寫人黨的十五大報告,到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經濟領域的進一步深化和發(fā)展。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發(fā)展開放型經濟”與“擴大對外開放程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等以往的提法相比,更簡明、更概括、更突出,更適合我國加入WTO和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也更易于被國際社會理解與接受。而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則既是對過去成功經驗的肯定,又給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指明了方向。“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是“促進國民經濟又好義快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意味著不但要發(fā)展對外貿易,還要優(yōu)化貿易結構,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不但要成功“引進來”,還要順利“走出去”,并形成自身新優(yōu)勢;不但要沿海開放,也要開放內地和沿邊;不但要努力推動WTO多邊自由化進程,也要積極實施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在緊抓經濟全球化帶來良好機遇的同時,注重防范國際經濟風險。
從我國面臨的國際背景和現實國情看,發(fā)展開放型經濟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是保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的內在要求。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突飛猛進,一方面,我國人口眾多,在相當長時期里,豐富而且素質較高的勞動力資源是我國最大的比較優(yōu)勢;另一方面,資源瓶頸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制約將越來越明顯。因此,要想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國必須發(fā)展開放型經濟,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才能有效利用后發(fā)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
第二,是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從國際經驗看,成熟的市場經濟都是開放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才能真正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
第三,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加人WTO后對外承諾的國際義務也是一致的。
Copyright © 2000 - sinad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